一、操作前準備
儀器檢查:確認設備電源、氣路連接正常,無泄漏;檢查加熱系統、攪拌裝置、溫度傳感器、泡沫高度刻度管是否完好,樣品杯、導管等部件清潔干燥。
樣品準備:取待測試樣(如潤滑油、液壓油),按標準要求脫水、過濾(去除雜質),將樣品溫度調節至與實驗室環境溫度(23±5℃)平衡,備用。
環境校準:確保實驗室溫度穩定(23±5℃)、無強氣流干擾,檢查儀器水平放置,避免振動影響測試精度。
二、開機與參數設置
接通儀器總電源,啟動主機,等待控制系統自檢完成。
按測試需求設置參數:
設定測試溫度(高溫工況常用 40℃、80℃、100℃,按產品標準或客戶要求選擇);
設定攪拌速度(標準要求 900r/min,部分機型可按標準微調);
設定起泡時間(通常 5min,符合標準規定)、消泡時間記錄閾值(默認泡沫消失或殘留≤5mL)。
啟動加熱系統,讓樣品杯預熱至設定溫度,恒溫 30min(確保測試環境溫度穩定)。
三、樣品加注與氣路調試
用移液管準確量取 500mL 平衡后的試樣,緩慢注入預熱后的樣品杯(避免產生氣泡),確保樣品液面與刻度線對齊。
安裝樣品杯蓋,連接氣路導管,開啟載氣(通常為干燥空氣),調節氣體流量至標準要求(如 10±0.5L/h),保持氣路通暢無泄漏。
四、測試運行與數據記錄
啟動攪拌裝置,同時開始計時(起泡階段),觀察泡沫生成情況,確保攪拌槳浸入樣品液面下,無濺液現象。
達到設定起泡時間后,停止攪拌,立即記錄此時泡沫最大高度(讀取泡沫頂端對應的刻度管數值,單位:mm)。
保持氣路持續供氣(或按標準要求關閉氣路,依測試方法而定),開始記錄消泡時間:從攪拌停止起,每隔規定時間(如 1min、5min、10min)記錄泡沫高度,直至泡沫消失(或達到設定的消泡時間上限,如 30min)。
測試過程中實時監控溫度,確保樣品杯內溫度保持在設定值 ±1℃范圍內,若溫度波動超差,儀器自動報警,需排查后重新測試。
五、測試結束與設備清理
測試完成后,先關閉氣路、加熱系統,停止主機運行,待樣品杯冷卻至室溫(≤60℃)后再進行后續操作。
取出樣品杯,倒掉試樣,用溶劑(如石油醚、無水乙醇)清洗樣品杯、攪拌槳、刻度管、導管等接觸部件,烘干或晾干備用(避免殘留影響下次測試)。
關閉儀器總電源,斷開氣路,整理實驗臺面,記錄測試數據(包括樣品名稱、測試溫度、起泡高度、不同時間點消泡高度、最終消泡時間等)。
六、注意事項
操作時需佩戴耐高溫手套,避免高溫部件燙傷;樣品若為易燃品,實驗室需遠離火源,做好防火措施。
樣品加注時需緩慢操作,防止氣泡提前生成,影響泡沫高度測量準確性。
每次測試后必須清潔部件,避免不同試樣交叉污染;定期校準溫度傳感器、氣體流量計、攪拌速度,確保儀器精度。
若測試過程中出現泡沫異常(如不起泡、消泡過快 / 過慢),需檢查樣品是否變質、參數設置是否合規,必要時重新取樣測試。